第3章 (9)阴阳虚实错杂,发汗吐下需谨慎

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澄明之路 加书签

原文:夫阳盛阴虚,汗之则死,下之则愈。阳虚阴盛,汗之则愈,下之则死。

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以及治疗原则,是一个相对专业和深入的话题。在中医理论中,阴阳是构成人体生理、病理的基本要素,它们相互对立、相互依存,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。

首先,我们来解释一下“阳盛阴虚”和“阳虚阴盛”的含义。阳盛阴虚,指的是人体内的阳气过于旺盛,而阴气相对不足。这种情况下,人体往往表现为热象明显,如发热、面红、舌红苔黄等。而阴虚则可能导致津液不足,出现干燥、口渴等症状。汗之则死,意味着如果此时采用发汗的方法治疗,可能会进一步耗伤阴气,加重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下之则愈,则是指采用攻下(如通便)的方法,可以排除体内的热邪,恢复阴阳平衡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
相反,阳虚阴盛则是指人体内的阳气不足,而阴气相对过盛。这种情况下,人体往往表现为寒象明显,如畏寒、肢冷、舌淡苔白等。阳虚则可能导致动力不足,出现疲乏、无力等症状。汗之则愈,是指通过发汗的方法,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,恢复阳气的正常功能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而下之则死,则意味着如果此时采用攻下的方法治疗,可能会进一步耗伤阳气,加重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

当然,以上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简化表述。在实际临床中,病情往往更加复杂多变,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、病情、病程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
原文:夫如是,则神丹安可以误发,甘遂何可以妄攻?虚盛之治,相背千里,吉凶之机,应若影响,岂容易哉!况桂枝下咽,阳盛即毙;承气入胃,阴盛以亡。

在中医理论中,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是极为讲究的,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性、功效与适用病症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“神丹”与“甘遂”这两味截然不同的药物。

首先说说“神丹”。虽然在实际的中药名录中,“神丹”并非一个具体的药物名称,但在此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泛指那些珍贵且有效的药物。这类药物通常具有扶正固本、滋养身心的功效。它们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从而帮助人体抵御外邪的侵袭,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。在中医理论中,扶正固本是治疗虚证的基本原则,而“神丹”类药物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。

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“甘遂”。与“神丹”截然不同,甘遂是一味峻猛的攻下药。它的主要功效在于逐水消肿、破积通便。在中医理论中,甘遂能够强烈地刺激肠道,促进肠道蠕动,从而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积水、宿便等病理产物。同时,它还能够消散体内的积聚,如瘀血、痰饮等,从而改善人体的病理状态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甘遂的药性峻猛,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,否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。

“夫如是,则神丹安可以误发,甘遂何可以妄攻?”这句话,可谓是中医用药之精髓,强调了用药需谨慎,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体质以及药物的特性来合理选用。

“神丹”往往被用来泛指那些珍贵且效果显着的药物。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扶正固本、滋养身心的功效,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。然而,即便是如此珍贵的药物,也不能随意使用。若误用“神丹”,不仅会浪费药材这一稀缺资源,更重要的是,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,适合别人的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。

甘遂”。甘遂是一味峻猛的攻下药,主要用于逐水消肿、破积通便。在中医理论中,它被视为攻邪的利器。然而,正如古语所说,“是药三分毒”,甘遂也不例外。若无病妄攻,即在没有明确病邪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甘遂,就会破坏人体的正气,导致病情恶化。因为甘遂的攻下作用过于强烈,会损伤人体的脾胃功能,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。

因此,这句话提醒我们,在用药时一定要谨慎。医生在开具处方时,必须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、体质以及药物的特性,确保所选药物既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,又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。同时,患者在使用药物时,也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,切勿自行用药或更改用药剂量,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
“虚盛之治,相背千里”,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。在中医理论中,虚证与实证是对疾病性质的两种基本分类,它们代表了疾病的不同状态,治法也截然相反。

虚证,顾名思义,主要表现为正气不足。这里的正气,可以理解为人体的抗病能力、自我修复能力等。当人体正气不足时,就会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,如精神萎靡、面色苍白、食欲不振、容易疲劳等。治疗虚证,需要以补为主,通过补充气血、滋养脏腑等方法,来增强人体的正气,使人体恢复健康。

而实证,则表现为邪气盛实。这里的邪气,可以理解为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,如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,以及人体内部产生的病理产物,如瘀血、痰湿、食积等。当邪气盛实时,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实证的表现,如发热、疼痛、肿胀、便秘等。治疗实证,则需要以攻为主,通过发散、泻下、利尿等方法,来排出体内的邪气,使人体恢复平衡。

虚证与实证的治法截然相反,若混淆不清,必然导致治疗失误,加重病情。因此,中医强调辨证施治,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、体质、病因等因素,进行个性化的治疗。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,能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,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
“吉凶之机,应若影响”,则形象地描述了治疗结果的敏感性和重要性。中医治病,讲究“治未病”与“既病防变”,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发生时,就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,以防止病情恶化。而一旦治疗不当,病情恶化,其后果往往难以预料,就像影子随形,影响深远。

“岂容易哉!”则是对整个论述的总结,强调了中医治病的复杂性和挑战性。中医治病,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,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,才能准确判断病情,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

在中医理论中,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,否则非但不能治病,反而可能加重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桂枝与承气汤便是两个典型的例子,它们的药性、功效与适用病症截然不同,误用则后果严重。

桂枝,性温味辛甘,具有发汗解肌、温通经脉、助阳化气的功效。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、寒凝血滞诸痛症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等病症。然而,若患者体内阳气本就旺盛,再服桂枝,则如火上浇油,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,甚至死亡,这便是“桂枝下咽,阳盛即毙”的含义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花瓣小说【huabanxs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花瓣小说只为原作者澄明之路的小说《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澄明之路并收藏《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》最新章节。
姑奶奶在五零
姑奶奶在五零

晋江vip2018-03-17完结总书评数3204当前被收藏数8439【】林芳重生成自家三年饥荒时饿死的二姑奶奶。爷爷成了哥。见到了传说中的二爷爷和大姑奶奶!她要肿么破?当然是改变命运啊。内容标签幻想空间年代文主角林芳┃配角宋建安,林家众人┃其它

大团圆 连载 43万字

横刀夺爱
横刀夺爱

spanstyle=color:#6f6f6f晋江人气金榜vip2015.1.15完结总书评数1309当前被收藏数2221/spanspanstyle=color:#6f6f6f男朋友被抢了之后,spanstyle=color:#6f6f6f小三她哥化身忠犬缠着她……/span/span&l

无影有踪 连载 229万字

总裁的天价小妻子
总裁的天价小妻子

他是龙城赫赫有名的豪门大少,翻手为云覆手为雨,而她只不过是市长家的养女,卑微渺小!一场阴谋,她误闯入他的世界,“十亿,做我的女人!”他以天价将她买下,禁锢在身边,温柔纠缠……当她以为幸福终于降临,却意外得知了一个让她绝望的秘密,原来他要她不过是因为……“慕暖心,你这个狠毒的女人,我真想亲手杀了你!”看着爱人淹淹一息的模样,他愤怒咆哮,“真正狠毒的人不是我,你想要我的肾救她是吗!我成全你!”她悲愤绝

韩降雪 连载 401万字

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[刑侦]
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[刑侦]

2002年,沈青叶大学毕业,成了平江市刑侦支队的一名文职女警。文职警工作清闲,日常安稳,是养老的不二之选。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被带到了一起凶案现场。经过现场调查,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,正欲传唤,沈青叶耳边忽然响起了一道尖细的哭喊:【凶手不是林晓峰!是李大志!是楼上那个王八蛋!】沈青叶神色一顿,目光慢慢落到了门外那一脸敦厚老实的男人身上……从此之后——雨夜连环杀人案、公园分尸案、杀夫案等重大案件以前

长缨止戈 连载 49万字

神话之后
神话之后

地球第一个轮回,仙神消失。地球第二个轮回,龙凤无踪。地球第三个轮回,人类迎来绝望。身处地球第三个轮回中,丁欢寻找着契机,丁欢不想死。

鹅是老五 连载 262万字

黄帝内经智慧解读
黄帝内经智慧解读

《黄帝内经智慧解读》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,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。分为和两部分,共18卷162篇,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。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,影响深远,被尊为“医家之宗”。构建了中医学的多个重......

澄明之路 言情 连载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花瓣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

Copyright © 2025 花瓣小说

本页面更新于2025-04-26 22:14:48